韩光烈出生于1926年,1953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系,共产党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几十年如一日,一心扑在硝甘事业,1986年退休不离岗,继续从事他热爱的硝甘工艺科研工作,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为我国硝甘生产工艺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作出了重大贡献。上世纪50年代以来,他陆续获得各级劳动模范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现年92岁高龄的他仍十分关心北方兴安公司的发展。 硝化甘油是一种高度敏感的烈性猛炸药,原苏联援建的硝甘生产工房建设在“土围子”中,需要现场操作,了解内情的人,谁也不愿到“土围子”里工作。韩光烈任二分厂工艺师、副主任近四十年,总是坚守在生产一线,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听同事说,在硝化甘油一条线投料时设备出现问题,如果不马上排除会有爆炸危险,千钧一发之际,他喊道“工房的人全出来”,然后自己爬上去谨慎地排除故障;硝化甘油废水空气升液井由于年久失修,地下38米处升液管道堵塞,积聚了大量酸性硝甘,造成全厂停产,升液井周边一度成了“禁区”,他主动接受任务,与抢险队商定方案,日夜坚守在处理现场,创造了深井下安全提取大量硝甘杂物的奇迹,为当年公司生产任务的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 1986年,韩光烈到了退休年龄,按常理,本该回到温暖的家里,补偿几十年来对家人的亏欠,但是办完退休手续后,他又一次走进土围子,开始了他的硝甘生产工艺技术研究生涯。以一名科技人员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情怀继续投入到硝甘科研一线,对内他主动承担科研任务,对上又积极向争取科研经费。在每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实验过程中,他自加压力,抢时间,赶进度,把自己的工作日程安排得十分饱满。一个项目的研究,有时要经过成百上千的试验,要撰写几万字甚至几十万字的论证报告。每做一个实验,随时随处都潜伏着爆炸的危险,当时他已六十岁,行动不太灵活,领导和同事们多次劝他不要再亲自操作,但他总是不放心,一年上千次实验都事必躬亲。在他无私无畏的拼搏下,一项项科研项目取得圆满成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成果。 在韩老的带领下,团队攻克了硝甘脉冲输送、硝甘动态贮存等十余项重大科研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得多项部级科技进步奖,并成功地应用于硝甘生产线改造,使我国硝甘生产线整体工艺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过程本质安全有了极大的提高,并作为专有技术在国内外推广应用。 由于身体等原因,韩老88岁高龄时不得已离开自己热爱的岗位,但他一直惦记着硝化甘油的安全生产、技术进步,惦记着公司的发展,每次看望他时,谈及最多的都是硝化甘油。 硝化甘油的安全生产和技术进步是他一辈子的执着。他像一头辛勤耕耘的老黄牛,把自己一生的心血和智慧无私地全部奉献给了硝甘事业,他的口头禅“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小车不倒只管推”,他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和优秀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就像一面旗帜,激励着无数“兴安人”为公司的振兴发展而奋力拼搏,建功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