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k8国际(中国)首页登录 |
|
罗军和他的创新团队创新无处不在——记江麓集团“兵器大工匠”罗军 |
||
|
||
说起“罗军”这个名字,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江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个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湖南省技能大师”、“湖南省职工高技能人才培养名师奖”、集团公司“关键技能带头人”、“兵器大工匠”、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于一身的“名人”,是公司乃至兵器系统的优秀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典范。如果给罗军贴一个标签的话,这个词一定是“创新”。在这众多荣誉的背后,在近30年的工作实践中,罗军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就是难能可贵的“创新”精神。 罗军是综合传动分厂的员工,迄今从事车工、数控机加一线工作已经29年。“操作数控机床其实并不是很多人心目中那种坐办公室的好工作。”罗军说,自己一度也想过离开一线,去做业务干部。但在后来的技术创新过程中,罗军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每次有人来找我,说要加工的产品做不了、做不好,而我又能通过技术创新帮忙解决的时候,就会有一些小小的成就感。” 凭着对“小改造”、“小发明”的爱好,对“创新”的痴迷,他把工作“创新”当成了终身的事业,坚持不懈,并乐在其中。 把握创新的思路 罗军一直有一个习惯,就是把工作中的一些“奇思怪想”和听到、学到的一些独特方法、观点,认真记录在一个笔记本上,经过整理后取名叫“忽然想到”,并时常补充新的内容,将想法付诸实践。久而久之,这种积累成为了他的兴趣,他的许多创新项目就来源于其中。 在加工某特种传动螺杆零件时,由于该零件尺寸精度为±0.01mm,车削时受力极易弯曲甚至扭断,按照传统车削方式,产品根本无法加工。罗军独辟蹊径,改变加工方法,很顺利地加工出了这种零件,产品全部合格。此项技能创新操作法被命名为“罗军大螺距螺纹反向车削法”,并被编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技能创新成果荟萃》一书中,此法恰到好处的解决了特殊螺纹切削加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加工工艺技术得到重大改进,产品加工性能、质量得到稳定提升,并得到了推广,为企业创造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积累创新的源泉 在一般人看来,现今荣誉满身的技能大师罗军,在工作中所向披靡,成才之路似乎也应该是一帆风顺的。事实却并非如此,罗军坦言,工作中最艰难的时段,是进厂之初那两年。1990年,罗军从江麓技校毕业后,进入公司从事一线车工工作。整天跟机床打交道,工作环境艰苦,与他之前对工作的设想差距较大;论学历,他并非出身“名门”,刚接触这一行,加工不好零件常使他感到沮丧;进厂没多久,年轻的罗军完全没有做好承担家庭责任的准备,就遭遇父亲的突然病故。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和工作的压力,罗军有过彷徨,有过犹豫,很长一段时间,他心情低落,看不到未来的希望。但罗军生来有股不服输的劲头,迎难而上是他的一贯作风。为了加工好产品,他虚心向有经验的师傅请教;为了提升自己,他买了大量的专业书籍“疯狂”地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公司举办的技术培训班,并自费参加湘潭大学开办的数控理论培训学习。在日复一日地工作实践和业余长期大量的理论知识学习积累下,很快,他就成长为公司为数不多的既懂技术又通理论的“知识型”技术工人。 罗军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研究和改造工作中的各种零件、工具,或者在电脑前编程,用“废寝忘食”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这一点,妻子马艳红深有感触。她说,他攻克某项技术难题时,她做好晚饭叫他吃,他口里答应着,却迟迟没有挪动身子,常常是饭菜冷了之后,他才记得去吃几口;他常常深夜还在电脑上优化设计方案,她凌晨醒来,发现他还坐在电脑前。在同事们眼里,罗军还有一个特别的嗜好:专挑技术“硬骨头”啃,越是自己不会的,他越感兴趣,一定要解决了才肯罢休。 创新实践无处不在 罗军说,只要有创新的思维,创新无处不在。 “零”成本刀具应用创新。罗军结合生产实践,将报废的硬质合金刀片经改造后,用于加工浅小孔,如行星齿轮轴中心孔,此项创新通过废物利用,直接省去了加工中心孔的刀具购买费用成本;他还利用废弃刀具自制专用倒角刀体,使之前无法清理障碍空间毛刺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经过他改进的丝锥进行攻螺纹时,丝锥的切削受力更为合理,据使用统计,在加工热处理硬度为38~44hrc合金结构钢的产品时,每个丝锥使用寿命由原来的加工产品100件提高到320个左右,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益,保证了加工质量;他还通过刀具修磨推广,成功修复了高价格刀片、丝锥等刀具,产生的经济价值每年约为10万元以上。 自制工装夹具创新应用。罗军在工作中通过自制刀杆,实现工艺要求的同时,使刀杆刚性增强4倍以上,提升了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自制枪钻通过应用论证,改进后的枪孔钻,可以一次性完成孔的加工,工件不需要进行两次装夹,明显提高了效率。自制枪钻项目可以在公司全面实施,每年可为公司节创价值10万元以上。 罗军曾参加集团公司创新大赛的课题“关于螺旋式多件快速装夹型夹具技术”,巧妙解决了200余个小型工件一次性装夹的问题。此项技术发明只需拧紧一个螺钉,就能实现产品“多件”和“快速”的装夹,而且使钻孔、倒角一次完成,加工效率提升3倍以上,将以前400次装夹简化成为一次。该创新型装夹技术,创造了独特的工艺模式,在推广中得到了一致好评,并成为了他的专利技术。 善播创新的种子 2014年,公司成立了以罗军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比赛专业户”出身的罗军,作为“双师型”指导老师,认真组织指导团队成员提升操作技能和数控编程技术、开展工装设计改进、参与公司科研项目、进行专利申报、参加技能大赛、开展各类创新活动等,努力打造技术精湛的创新团队。以罗军为主导的技能创新工作室这个平台培养了张鑫、陈灌生、卜伟伟、朱军、刘枢、周永红、杨康等一批在省市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数控技能人才。工作室团队创新的特色操作法‘关于短导轨、砂轮滑移式深孔工装磨削技术’,入编兵器工业集团《第三届职工创新成果荟萃》。2015年,工作室被湖南省总工会授予“示范劳模创新工作室”荣誉称号。2016年,罗军创新团队将多年来工作中实施成功的项目汇集为《罗军大师创新成果》,其中记载着“普通车床自动钻孔技术”“刀具刃磨工装技术”“防装夹变形工艺技术”等具有典型代表性的30个创新总结,在各级各类技术讲座上进行了成果交流,取得良好的反响。2017年,罗军创新工作室团队更是涌现出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湖南省十行状元、湖南省百优工匠获得者朱军,湖南省百优工匠获得者刘枢、陈灌生、周钟等突出人才。技能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累计为公司节创价值近400万元。工作室为公司培养的一大批高技能人才,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活跃在车间一线,他们在罗军的指引下,继续在各自的岗位上,将创新之路走得更远。(付炼) |
||
相关链接: |
百年北机 大批参观者走进这里感受人民兵工精神 |
学进去 讲出来 做起来北方奥信发展公司举办“学习新思想、工作新思路”微党课 |
学思践悟寻初心——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举办2019年基层党组织委员和通讯员党性教育培训班 |
银光集团党委为基层党支部书记充电蓄能打造“三懂三会三过硬”的党支部书记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