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媒体聚焦 腾讯网:「大国工匠」从技校生到“工人院士”,他为兵器造“眼睛”-凯发一触即发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媒体聚焦 腾讯网:「大国工匠」从技校生到“工人院士”,他为兵器造“眼睛”-凯发一触即发
凯发·k8国际(中国)首页登录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腾讯网:「大国工匠」从技校生到“工人院士”,他为兵器造“眼睛”

发布时间:2022-05-31

  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甘于吃苦,是技术工人快速成长的必备素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梁兵

  从业30年,梁兵从一名普通技校生成长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河南平原光电有限公司首席技师。

  一路走来他载誉无数——

  2004年荣获第一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冠军,2005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6年9月荣获第八届“中华技能大奖”,2009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5年作为高技能人才代表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观礼,2017年荣获首批“中原大工匠”,2018年荣获首批“兵器大工匠”,2019年荣获“中央企业百名杰出工匠”荣誉称号,2020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精工出利器

  “精工利器,匠心铸魂”,这是梁兵的座右铭。

  因为加工的产品会直接影响到坦克的射击精度,梁兵加工的零件精度往往都是微米级,“光电瞄准产品有0.01毫米的误差,坦克、装甲车到了战场就难以准确击中目标。”

  经梁兵加工的零件达到数千种,精度能准确控制在0.006mm,合格率均达到100%,被同事们称为“免检产品”。从图纸变成实物,需要一线工人一丝不苟,精雕细琢。与兵器打交道近30年,梁兵深知工艺的重要,“我们所加工的‘光电零件’,就相当于兵器的‘眼睛’。生产过程中出一点儿差错,产品到了战场都可能产生致命的后果。”

  “对于一线生产工人而言,对待产品质量的态度尤其重要。”在梁兵看来,如果仅仅是满足于“差不多就行”或者“能用就行”,个人势必难以得到成长进步。

  众所周知,光电产品是一项精密性极高的兵器配件。不过,在生产过程中,高误差率一直是行业的痛点。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梁兵几乎尝试了能想到的各种方法。每次遇到加工复杂系数高、难度大的零件,梁兵都当作是钻研学习、破解难题的机会。

  有一次,他接到薄壁零件数控加工任务,他下定决心啃下这个“硬骨头”。薄壁零件加工工艺的关键是填充材料,为找到合适的填充材料,他先后做了上百种试验,甚至连孩子玩的橡皮泥都试过。经过4个月的探索,他终于成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薄壁零件的加工周期仅为3d打印的十分之一,成本仅为五十分之一。

  如今,该薄壁零件加工特色操作法已运用到了国内整个兵器行业。经过多年实践,梁兵能通过按压来感知零件的平面度,还可通过听力判断切削参数是否合适,根据机床振动确认程序编制是否合适。

  “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甘于吃苦,是技术工人快速成长的必备素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永远不会过时。”谈及对年轻技工快速成长的建议,梁兵感慨地说。

  成功的背后,是他始终秉持工匠精神,数十年如一日地精心加工每一个零部件。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对待工作的态度,对产品质量的极致追求,最终都会体现在产品中。

  问及让他感到最骄傲的时刻,他谈到了2015年。那一年,他受邀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观礼,“感受到国家对技术工人的重视和尊重”。

  从技校生到“工人院士”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年轻人更愿意成为白领,而不是蓝领。考不上大学,退而求其次才去读职业学校。”梁兵说。据他回忆,自己参加工作时,做技术工人是比较有荣誉感的一种选择。“有了一技之长,最起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采访中,梁兵向记者谈及自己的成长历程。退休前,母亲也是平原光电的铣工。出身军工世家,梁兵打小就喜欢各类军事兵器,对机械的质感、设备的声音、机油的味道感到亲切。“小时候,母亲会带些厂里不用的装铣刀的小纸盒给我当玩具。”他说。成为像母亲一样的“兵工人”,是他儿时的梦想。

  1993年,技校毕业后,他如愿成为一名数控车间工人。入职中国兵器河南平原光电有限公司后,他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数控加工专业,主攻坦克、装甲车的光电配件制造。据梁兵介绍,用于读取作战环境信息,光电装置相当于武器装备的“眼睛”。

  “刚进厂里,整个人都是蒙的。”回忆起当年刚工作时的场景,梁兵坦言,面对操作面板全是英文的数控加工设备,别说编程,连最简单的操作按钮都看不懂。但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大专都没上过的梁兵,硬是利用业余时间学会了数控英语、机械设计等专业知识。

  为了摸透数控设备性能,喜欢较劲儿的梁兵对于上级交付的零件加工任务从不推诿。

  “没有电脑,老师傅们的技术比较传统,当时全靠纯手工编程。”在梁兵的印象中,加工产品时遇到问题,需要靠自己去查阅学习大量资料,然后通过大量的试验才能解决。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4年,梁兵在全国数控大赛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冠军,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当时的他,只有29岁。两年后,他再次实现自己设定的目标,斩获中华技能大奖,成为“工人院士”。

  技能报国之路

  “未来,我们国家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需要千千万万的掌握绝招绝技、有技能本领的青年工匠。”梁兵说。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11年12月,以梁兵名字命名的梁兵技能大师工作室在平光公司挂牌。

  截至目前,该工作室共有成员23名,包括高级工程师10名、工程师2名、高级技师6名、技师5名。其中,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1名、全国技术能手2名、全国劳动模范1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名、省技术能手9名、省劳动模范1名。

  工作室成立以来,梁兵不断在人才培养、带技能人才队伍上下功夫。在他的带动下,陆续组织开展以数控设备高速加工、软件编程、异型零件难关突破等内容的大师讲堂活动。如今,这里已成为公司技能人才“切磋技艺”的大本营。

  在他的团队里,没有职位高低的等级划分,没有年龄性别的区别对待,谁能寻找“好点子”“新办法”,谁就是技术骨干和带头人。

  为了提高团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效率,梁兵以工作室为平台,在车间创新提出了“现场微课堂”模式。

  团队里谁遇到问题,大家就直接聚在生产一线结合实践就地分析、讨论解决。

  在这种传帮带和教学相长的机制下,一大批年轻技术工人脱颖而出:他们当中有巾帼英杰,有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的90后技术能手,也有一直保持零部件良品率100%的优秀数控程序编制员。

  除了培养人才,梁兵技能大师工作室还承担着企业的技术攻关。

  采访中,梁兵向记者分享了之前团队遇到过的一次挑战:“上百个零配件,需要在短短5天之内制作完成,并且误差率要控制在零。” 拿到图纸后,梁兵第一感觉是“这是根本完不成的任务”。冷静之后,他决定直面挑战,研究应对策略。以组为单位,团队成员根据各自擅长技能认领分配任务。连续奋战5个日夜之后,终于破解难题。

  自梁兵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他带领团队成员攻坚克难解决了19项国家重点型号产品配套零件的加工难题,攻克解决了120余项技术瓶颈,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7300余万元。

  在梁兵看来,制造强国,归根结底需要人才支撑。除了做好当下工作外,更要做好人才培养和传承。

  “作为一名基层的技能人员,我有责任带动身边的年轻技能人员,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在制造强国和兵器事业的发展方面,努力贡献我们技能人员的力量。”他说。

《山西工人报》:有一种浪漫叫并肩作战2022-05-16
《陕西工人报》: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以买带帮”助力帮扶村农户增收2022-04-26
战疫!兵工人“变身”出击!2022-04-25
新华社客户端:天工人巧日争新2022-04-11
网站地图